“带中风老伴复诊,以前借轮椅要带身份证、填2 张表,等了20多分钟,现在小区门口扫个码15秒就推走,看完病直接还到医院,不用绕路!” 在西安某三甲医院门诊大厅,68岁的刘阿姨推着腾悦共享轮椅,轻松完成了陪诊流程。这款主打 “快借、好推、易还” 的便民设备,截至 2025年9 月已覆盖全国620 家医院及220个社区服务点,累计服务超1800万人次,用技术创新同时破解了医院轮椅管理困局与行动不便者的出行难题,成为医疗便民服务的 “关键纽带”。 医院管理:从 “人力内耗” 到 “智能提效”,成本减负超40% 传统轮椅租赁曾让医院陷入 “三重困境”:流程繁琐导致医患矛盾、资源错配造成设备浪费、人工管理消耗核心精力。上海某三甲医院2024年数据显示,护士日均需花2.3小时处理轮椅登记、找车纠纷,相当于少完成45次基础护理;高峰时骨科轮椅 “一椅难求”,内科闲置率却达38%,单台轮椅日均服务仅3.1 次;年采购+ 维修成本超65万元,基层医院直呼 “负担重”。 腾悦共享轮椅的智能体系彻底扭转这一局面: 成本压力大减负:采用 “零投入合作” 模式,医院无需采购设备,腾悦全包运维(含维修、清洁、调度),双方通过收益分成共赢。河南某县级医院引入后,年均节省轮椅支出18万元,后勤人力成本下降60%;某省级三甲医院通过分成年增收11万元,“把省下来的钱投到核磁共振仪上,更能提升诊疗能力。” 该院院长说。 患者体验:从 “折腾求助” 到 “尊严出行”,操作成功率超95% 对行动不便者及家属而言,传统轮椅租赁的 “繁、重、差” 曾是就医路上的 “拦路虎”,腾悦共享轮椅精准戳中这些痛点: 借车不折腾:“以前借轮椅要像‘求人办事’,忘带身份证就得回家取,来回1 小时。” 济南患者家属王大爷的经历很典型。现在扫码15秒即可解锁,无需押金、不用排队,操作界面配图文指引;针对老年用户,轮椅还做了 “适老升级”——3厘米超大二维码、方言语音提示(支持川语、粤语等)、60分贝清晰播报,65岁以上用户操作成功率达95%。“不用问护士,自己扫一下就开,比以前方便太多。” 王大爷说,医院小程序还能实时显示各楼层空闲轮椅,“提前查好哪层有车,不用瞎转悠。” 使用更舒心:传统轮椅重15公斤,女性家属推起来费劲;腾悦用航空级铝合金打造,重量仅9.8公斤,单手就能推。细节设计更显贴心:防滑扶手+可调节脚踏板,术后患者坐着稳当,3岁小孩乘坐也不会滑落;抗菌椅面让细菌残留量比传统轮椅低68%,免疫力低的患者也能放心用;侧面隐藏的储物袋能放病历本、水杯,不用手忙脚乱抱一堆东西。南京某康复医院反馈,因 “推不动、坐不稳” 引发的磕碰事件下降82%,“使用安全感” 满意度达 9.4分。 还车更灵活:针对独居老人 “医院借、社区还” 的需求,腾悦在全国设220个社区服务点。苏州某社区试点后,独居老人就诊率提升43%,83岁的周奶奶说:“下楼借轮椅,看完病直接还到医院,不用麻烦志愿者帮忙。” 社区还配 “爱心协助员”,帮不熟悉操作的老人,老年用户操作成功率从58% 升至97%。 基层延伸与运维:县域医院零投入覆盖,24小时守护不打烊 腾悦共享轮椅还向基层场景延伸,填补县域医疗便民空白: 在河南某县级医院,过去仅能提供15张传统轮椅,高峰时家属只能自带折叠椅。引入腾悦后,零投入新增20张轮椅,患者陪护满意度从61 分升至92分,“以前家属常因‘没轮椅’投诉,现在这类问题基本没有了。” 该院外科主任说。 运维保障更让用户安心:轮椅搭载故障监测芯片,出现刹车松动、电量不足等问题自动预警,运维人员30分钟内响应、2小时内修复,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99.2%。“凌晨3点带父亲急诊,轮椅轮轴有点松,打热线20分钟师傅就到了,没耽误检查。” 武汉某医院家属陈先生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夜间服务同样可靠,武汉这家医院试点期间,夜间轮椅归位率从58% 升至99%,护士不用再起身处理 “还车难” 问题。 从三甲医院的智能调度到社区的 “家门口借车”,从县域医院的成本减负到夜间急诊的应急保障,腾悦共享轮椅用 “问题导向” 的创新,架起医院与患者的便民桥梁。正如创始人许少填所言:“让每个行动不便的人都能体面就医”,这些遍布城乡的共享轮椅,正以620家服务点的覆盖网络,持续输送科技便民的温度。未来,还计划拓展至养老院、康复驿站,让便捷出行惠及更多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