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和建筑施工的发展,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工地周边的城市环境条件越来越复杂,更加需要关注工程建设对周边市政设施、房屋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基坑开挖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一旦出现事故会造成开裂、漏水、坍塌、滑坡、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传统基坑监测常见的问题: (1) 基坑监测数据内业纸质资料繁多。不利于部门间的数据流通,对数据的使用、存档等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信息录入繁琐,还容易造成数据录入出现错误,纸质数据的整理、保存将会增加业务人员的工作。 (2) 人工监测工作量大。基坑工程建设条件复杂、工程安全风险大,常规人工监测方式受测量设备和工作条件制约,无法实现高频次、高精度监测。 (3) 基坑管理预警不够及时。传统基坑监测可以根据监测数据对项目场地的安全 性进行预警,但是繁琐的数据处理工作将会拖慢预警进度,轻则耽误项目的进度,重则 会造成人员伤亡。 (4) 基坑监测精度不高。受操作人员技能和环境干扰大,数据误差相对大,影响数据质量。 (5) 基坑监测信息化程度不高。对基坑变化感知不够敏锐,工程规律趋势预测能力相对较弱,指导信息化施工能力相对较弱。 城安物联专业监测基坑解决方案 城安物联自主研发的基坑自动化监测系统针对支护重点区域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真实反映基坑开挖阶段、支护施工阶段、地下建设施工阶段及竣工周边相邻建筑物、附属设施的稳定惰况,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提供不间断的数据,支持实时查看,避免了人为造成的误差,达到数据稳定的效果。 监测依据 监测主要依据为与本工程相关的围护设计说明图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规程规范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1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16) (5)《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 1096-2014 (6)《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76-2012 (7)建设单位提供的与本工程相关的围护设计说明及图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方案思路 ① 基坑现场监测:通过全站仪、水准仪、测斜仪等设备,实时监测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垂直沉降和倾斜等变化,以及基坑周围土体的深层位移和倾斜等变化。 ② 视频监控:通过视频监测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基坑及周围实时情况进行***全天候的监测。 ③ 周边环境监测:监测周边地下管线、建筑物和地表的沉降、倾斜、裂缝等受损情况。 ④ 数据采集与传输:利用安全监测云平台的物联网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实时传输。 ⑤ 数据分析与处理:通过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关键信息和变形趋势。 ⑥ 预警与报警: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和预设的阈值,及时发出预警和报警信息。 ⑦ 信息共享与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集成管理、共享和可视化展示。 监测内容 方案架构 监测平台 平台登录界面 基坑三维模型 数据曲线图 监测现场 安装现场 项目案例 100+基坑监测案例... 结语 基坑工程建设条件复杂、工程安全风险大,常规人工监测方式受测量设备和工作条件制约,无法实现高频次、高精度监测。城安物联通过在基坑周边关键点位上安装设置自动化监测设备,实现对关键点位的自动化监测,监测云平台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为基坑监测工作带来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有效防范基坑事故风险!
|